集團地址:
河北省涿州市城西北街252號路西沿街辦公樓
鵬渤集團在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,不斷為員工創造平臺,為客戶創造價值,為社會創造文明、和諧、溫馨、優雅的人居文化,為城市和歷史留下值得典藏的藝術精品。
公司電話:
0312-6671665
以開發優良產品為責任,以誠實守信為宗旨
頁面版權所有:鵬渤集團 冀ICP備2021006635號-1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保定
公司傳真:
0312-6671665
做最好的自己,才能遇到更好的別人
蘇軾有言:“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”
人海茫茫,有些人擦肩而過,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,而有些人,卻走進了心,相知相守。
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:每個人遇到的人和事,都是自己身上的特質吸引而來的。
梧桐樹種下,金鳳凰自來。
人生于世,只有做最好的自己,才能遇見心心念念的美好。
01
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。
《莊子?秋水》有云:“夏蟲不可語冰,井蛙不可語海?!?/span>
夏生夏亡的蟲子,無法跟它說清楚冰天雪地;常年住在井里的青蛙,亦很難讓它理解大海的廣闊無垠。
人亦如此,遇什么人,說什么話,真的很重要。
有一次,孔子與子貢坐馬車出行。
不料,半道休息時,馬兒把路邊的莊稼啃得一塌糊涂。農夫很生氣,就把馬扣下了。
子貢前去交涉,一通之乎者也,還賠了不是??赊r夫卻似乎什么也沒聽到,還是很生氣。子貢急得滿頭大汗。
孔子見狀,就讓馬夫前去說和,結果幾句話就搞定了。
其實,這就是“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”。
以子貢的學問去對話農夫,就像是對牛彈琴,徒增煩擾;而農夫與馬夫,卻是相得益彰。
馬夫說的很簡單:別跟畜生生氣啊,它哪懂什么道理?
我和它如此熟悉,讓它做事都還需要用鞭子抽,更何況它不認識你。
一匹馬,它哪能判斷你的莊稼能不能吃呢?
農夫一聽,哈哈大笑,就把馬放了,還夸孔子是圣人,連手下的馬夫都這么會說話。
《后漢書》中說:“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;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。”
身邊的人是負能量的,自己也會牢騷滿腹;身邊的人正能量的,自己也會積極陽光。
換言之,愛好相近,脾性相投之人,自是容易相互吸引。
樂觀豁達的人,往往結交積極向上的人;愛耍心計的人,多與居心叵測的人周旋。
愛藝術的人,喜歡扎堆美術、音樂、樂器圈;愛運動的人,則與踢足球、打籃球、登山等人來往甚密。
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
一個人交往的人群,往往反映了他的價值取向。
與雄鷹翱翔者,必是俊鳥;與虎豹合謀者,必為野獸。
02
豐富自己,勝過取悅他人。
看過這樣一段話:
想要擁有一匹馬,最好的辦法不是去追逐,而是用追馬的時間種草。
來年綠草如茵時,自有一批駿馬等著你挑選。
人生亦是如此,想要進入高質量的人際圈,潛心豐富自己,勝過取悅他人。
只因,每一個習慣取悅的人,大概率都很忙,卻很難有結果。
像眾所周知的方仲永,小時候是個神通,不斷地被父親領著到處顯擺,最后卻荒廢了學業,落得個“泯然眾人矣”。
取悅,是極大的自我內耗。
你若沒有實力,取悅誰都沒有用;豐盈自己,強大自己,才是人生路上的捷徑。
西漢的董仲舒,年少時酷愛讀書。
為了讓孩子有地方休息散心,董太公決定在后宅建一座花園。
第一年,花園雛型落成。正是春日好風光,姐姐們多次邀董仲舒外出游玩,他卻搖搖頭繼續讀書。
第二年,花園多了一座假山,小伙伴們更是玩得開心,都在呼喚董仲舒加入,但他頭也不抬,繼續潛心學習。
第三年,花園全部完工,美輪美奐的園子里擠滿了人,時不時有人招呼董仲舒同觀美景,但他依然在房內埋頭學習。
這就是“三年不窺的園”的董仲舒,他不需要迎合他人,卻能憑實力成為一代儒學大師,歷經四朝,一生被重用。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:凡事向內求。
你若綻放,蝴蝶自來;你若奪目,天自能感應。
一個人不需要改變世界,只需要改變自己。你溫和,世界自會對你溫柔;你冷酷,世界自是對你薄情。
一言而蔽之:當你變了,世界就變了。
人生,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自己、成長自我的過程。
一個懂得去充實自己的人,自然會被生活善待:豐富自己,定會勝過取悅他人。
03
做更好的自己,遇更好的別人。
古人說:“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”
當你從根本上提升了自己,所念所求,都是水到渠成的事。
戰國時期的蘇秦,志向遠大,師從鬼谷子學習縱橫椑闔之術。
學成出山后,他迅速變賣家產,四處游說,卻屢屢碰壁。
彼時的蘇秦,游說技巧不足,對列國形勢認知不夠,根本無法戳到各諸侯國的痛點??梢哉f,失敗是必然的。
后來,蘇秦再次發奮苦讀,研讀兵書,研究天下大勢。
待二次出山時,夙愿得償:蘇秦全權負責六國合縱抗秦,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身居六國相位的外交家。
命運從來不會厚此薄彼,你享受到的,必得是你匹配的。
王明陽曾說: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。”
只有自己變得更好,才能遇到更好的別人。
聽過一個小故事。
有個年輕人去買碗。他隨手拿起一只,不斷地與其他碗相碰,卻只聽到沉悶的聲音。年輕人顯得很失望。
店家見狀,從柜子里取出一只碗說:“試試這個。”不料,隨便觸碰了幾個碗,皆聽到清脆之音,年輕人大感驚奇。
店家笑著說:“你拿一個次品去試,再好的碗也是沉悶的;要想試出好的碗,必須是你拿去試的那個,也是上乘之品。”
碗如此,人亦如此。
釋迦牟尼曾說:“無論你遇見誰,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,絕非偶然。”
人與人之間的相遇,就像共同托舉著光輝的太陽,光照亮了路,熱溫暖了心,將所有同頻的人和事漸聚漸攏。
很多時候,不是沒有遇到好的人,而是自己沒有成為更好的自己。你若是柏楊,自會有俊鳥來棲;你若是大海,自會有百川來聚。
一句話總結:只有成為最好的自己,才會遇到更好的別人。
04
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能量相似的事物,總是會互相吸引。
你是誰,就會遇見誰;你對待別人的方式,決定了別人如何回饋你;你成為了最好的自己,自能遇得見更好的別人。
人這輩子,會過得怎么樣,都只在于自己。
當你身無彩鳳雙飛翼時,所遇所見皆是晦暗無光;而當你光芒萬丈時,世界自會五彩斑斕、和顏悅色。